课间增加为15分钟后,还要为老师安全管理压力松绑,破解“圈养”困局!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本文共2100字,圈养阅读约需5分钟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永不失联系 8月30日,课间困局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增加钟后鄂州市某某通用机械运营部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为分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老师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安全提供更加从容的管理课间时间,引导师生走出教室、压力走向户外、松绑走进阳光,破解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圈养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课间困局 按照现行的增加钟后规定,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天的为分课间活动分为小课间和大课间,其中小课间为10分钟。老师此次调整,鄂州市某某通用机械运营部小课间增加的时间主要是从大课间里优化调整出来,均分给每一个小课间。优化调整后,小学阶段上午到校、下午放学和午休午餐时间保持不变;初中阶段除放学时间稍延后5分钟外,上午到校时间、午餐午休时间整体上保持不变。 对大课间与小课间进行统筹,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课间时长,把适当增加小课间时长作为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小切口”,北京的这一做法,引起舆论关注。而把课间10分钟延长为课间15分钟,能否解决“课间10分钟消失”的问题,还需要观察。 其关键在于,既要规范学校办学,杜绝教师拖堂挤占课间时间,把课间时间真正交给学生;又要为学校、老师的安全管理压力松绑,避免学校、老师担心学生课间活动出安全事故,而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但是,“课间10分钟消失”“课间静悄悄”的问题在各地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对此,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再次重申,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 北京将小课间时间增加为15分钟,是一种治理“课间10分钟消失”的新思路。其逻辑是,之前的课间,由于只有10分钟时间,如果上一节的教师拖堂两三分钟,再加上下一节要做上课准备,就只剩五六分钟,这一时间对于学生离开教室去上厕所、活动,都是很局促的,因此,有的学生也不愿意离开教室。教师也教育学生下课不要随意离开教室、下楼活动。 把课间调整为15分钟,也就给了更充分的时间,学生离开教室活动,可更从容。但是,会不会随之出现“课间15分钟消失”的问题呢?这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学校能否严格做到依法规范办学,要求所有学科教师不拖堂,不挤占课间时间加班加点上课。如果依旧存在教师拖堂、挤占课间的问题,而且教师考虑到课间时间变为了15分钟,可以挤占更长时间,讲某一个知识点,那么,留给学生的课间时间还是很少。之前,在一些学校里,不但10分钟的小课间消失,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也被挤占。 另一方面,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认定学生在校园发生意外事故中的学校、老师安全责任。“课间10分钟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老师担心学生在课间出教室活动,会增加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学生在楼道上发生碰撞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家长就要追究学校、老师的责任,甚至会闹出“舆情”。为避免被“问责”,学校和老师就采取推责式管理方式,禁止学生在课间离开教室外出活动。假如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学校、老师可能还是会禁止或者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学生还是难以享受自由课间时间。 对此,北京市要求,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严禁拖堂和提前上课,不得随意缩短学生课间活动时长,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坚决杜绝课间禁止学生出教室的问题。但具体落实,还需要相应机制保障。 首先,要改革对学校的评价机制。挤占课间与挤占体育课时间一样,都是让学生多学学科知识,这追求的是分数与升学率,而不是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要让学校、老师重视“育人”,就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评价,重视对学校办学、教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责任认定机制,要依法界定学校、教师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如果学校、老师已经尽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责任,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是由于偶然因素或自身原因,则明确学校、老师不承担责任,而是由保险理赔,这就可减轻学校、老师的安全管理压力,可以和学生一起,让学校的课间充满生气与活力。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微信内测可查找单删好友功能?回应来了
- 牛奶这样喝,不仅损失营养,还可能会生病
- 吃“软糖”养生,是新消费还是智商税
- 糖尿病须终身服药?这些情况可以“缓解”
- 日本一架飞机坠落悬崖 系着陆后冲出跑道
- 健康中国
- 陪诊师变身“号贩子” 行业边界亟待划清
- 中新健康|双胎孕妈妈遇到“无心胎” 上海专家宫内急救助正常胎儿发育
- 发布会速览│“90后”上太空 神十九航天员确定
- 烧水除塑有方法 饮水安全新招揭秘
- 看腿就能判断血糖高不高?专家:皮肤变化成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 吃辣椒除了过瘾居然还有隐藏好处?
- 985大学“不香了”,21个专业仅1人报考,连年遇冷原因为何?
- 科学减脂,“迈开腿”要跟上
- 科学减脂,“迈开腿”要跟上
- 中国专家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遗传机制 助个体化用药
-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 已致143人死亡
- 中新健康丨开工成“特累”族 专家支招巧解“节后综合征”
- 专家:症状减轻不代表炎症消失 哮喘治疗应长期、连贯
- 司美格鲁肽进医保了 国家医保局:用来减肥不报销
- 搜索
-